越来越多金融“老兵”创立私募。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上海正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合私募”)近日完成登记,该私募实控人葛陈亮曾任知名百亿级量化私募的研究总监、基金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观察今年以来新登记的私募管理人可以发现,其创始团队均是具备较长时间从业背景的“老将”。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劣币”加速出清的同时,行业进入门槛也将持续提升,具备较高专业素养或较长从业经验的“新鲜血液”会越来越多。
百亿级量化私募原基金经理自立门户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正合私募成立于2024年12月,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葛陈亮曾任知名百亿级量化私募的研究总监、基金经理。具体来看,葛陈亮于2015年8月加盟该私募担任资深量化研究员,次年12月担任公司基金经理,2019年10月升任为公司研究总监,一直到去年12月创办正合私募之前才从该百亿级量化私募离职。
据公开资料,正合私募共有5位全职员工,其中4位取得了基金从业资格。具体来看,除了葛陈亮以外,出任公司合规风控负责人的卢敏祺此前曾就职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空港支行业务部、上海懿坤资产风控合规部以及上海招享资管风控合规部等,公司另有两名员工则是在2025年2月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新登记私募团队大多从业经验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新登记的私募管理人,其创始人团队均具备较长从业经历。
1月3日,兴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乾私募”)完成登记,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运舟资本原合伙人、总经理陆文俊。
据悉,陆文俊曾供职于君安证券人力资源部、上海华创创投、富国基金、东吴证券、长信基金、银华基金、中欧基金等。2019年底,陆文俊离开中欧基金,与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携手筹备私募运舟资本。兴乾私募另一位合伙人王成,曾任长信基金、申万巴黎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原上投摩根基金)等公募机构的基金经理。
1月24日完成登记的江苏博益私募,其实际控制人熊伟则曾就职于上善御富资产、中山证券、博时基金、联储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多家机构。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其他两位成员的从业经历也都较为丰富,其中副总经理何罡曾就职于广东证券、盈峰资本、上善御富资产、世纪恒丰资产、世纪证券、佛山康睿私募等;合规风控负责人李鑫曾就职于招商期货、博时基金、平安理财等。
“在监管要求以及行业‘劣币’加速出清下,新登记私募的团队专业性大概率会越来越高。”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去年以来,多地私募接受了现场检查,私募行业洗牌不断加剧,所以未来想要成立私募的人,必须慎重考量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在这一背景下,行业“新鲜血液”的专业素养也将随之逐步提升。
私募业“新陈代谢”持续提速
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私募行业的优胜劣汰仍在加速进行。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私募机构注销登记数量已达290家,其中不乏管理规模较大或知名度较高的机构。比如,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包括金晟资产、横琴金晟、深圳金晟和西藏金晟在内的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日被中基协注销管理人登记。
根据金晟资产官网,该机构在中基协备案总认缴管理规模一度超过600亿元,核心团队由来自大型金融机构、对冲基金母基金、投行和律所等专业机构的资深人士组成。
珠海恒大普惠资管于今年1月27日注销登记。这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的实控人是中国恒大集团,注销前显示的注册及实缴资本均为3亿元。
“管理粗糙、不顾投资人利益的私募,未来会被加速逐出市场。”某私募研究员直言。
他表示,私募诞生之初进入门槛较低,大多数管理人野蛮生长。近年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等接连颁布,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去年以来,多地证监局陆续开展私募管理人自查工作,私募行业中很多“灰色行为”与“潜规则”被监管点名批评。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私募重新审视自身合规水平和专业能力,或完善合规风控体系,或主动退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伴随行业监管体系的不断优化,主动注销的私募机构数量明显增多。
中基协数据显示,2024年注销登记的私募管理人数量为1501家,其中主动注销的私募管理人为571家,相较于2023年的23%,占比提升了15个百分点。